根据省委综合考核要求,现将学校领导班子2022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:
一、2022年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总体情况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衷心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忠诚践行“两个维护”,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,坚决扛起管党治党、办学治校主体责任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,呈现出“政治生态持续向好、事业发展提档加速”的良好局面。
坚持党建引领,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定向领航。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,全面开展“大学习、大宣传、大研究、大落实”行动,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,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,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,着力打造党建过硬的坚强阵地。1人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,1人被推荐为全国人大代表,14人当选省人大代表或省政协委员(其中1人当选省人大常委、3人当选省政协常委)。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(全省唯一)、样板支部2个,智慧思政平台建设获省级验收评估“优秀”等次。征兵工作再次获评全省考核“优秀”等次,入选全国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,连续第29次获评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。在“三报一刊”(国家级)发表理论文章13篇(全省高校第一),2篇舆情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,央视新闻联播、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权威媒体报道我校77篇次(较2021年增长185.2%)。坚持师生至上、健康第一,及时优化调整防疫举措,确保校园安全稳定。认真做好乡村振兴定点帮扶,共建乡村振兴学院,两名驻村干部均在地方政府考核中获得“优秀”等次。2022年,省委书记郑栅洁5次对我校工作作出批示,省长王清宪专程来校慰问师生、调研指导,省委副书记程丽华专程来校调研指导,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翠凤3次来校指导工作。
坚持奋勇争先,用“两大振兴行动计划”凝心聚力。积极发挥院士校长资源统筹作用,全面谋划“两大振兴行动计划”,吹响“振兴师大、重塑辉煌”的新号角。尊重科学、尊重历史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,一体推进立德树人、学科建设、人才工作、科学研究、内部治理,奋力推动学校事业入主流、上水平、高质量发展。组织召开学校交叉学科高等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讨会,邀请10多名院士、20多名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来校共话发展。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B+等级新突破,2个学科从省高峰学科II类提档至I类,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。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(并列全省第一),中美学前教育本科项目获教育部批准(本次安徽省唯一)。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1206项、2524人次,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8项、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。获批国家级项目74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、艺术基金等人文社科类项目38项(全省高校第一),新增5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,33项成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(全省第二)。引进各类人才百余人,并与多名院士、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达成合作意向。稳步推进专项债项目,天门山校区完成改造升级,文典楼建成启用,教师教育实训中心、长江流域生态研究院建设顺利推进,冬和园学生生活区项目全面开工,法学院等学院搬迁工作圆满完成,赭山校区周边改造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,校园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。师生自编自制自演“非遗鱼灯”冲上全国“热搜榜”,郭昊同学拍摄的新媒体作品让徽风皖韵惊艳“出圈”,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。
二、坚持永吹冲锋号,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
(一)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。二十大召开前,制定迎接党的二十大工作方案,着力营造“建功新时代、奋进新时代”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浓厚氛围。认真做好学校党的二十大代表路丙辉同志的宣传、培训和保障工作,精心组织制作党代表风采录《一路烛光》。二十大召开后,迅速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,组织收看大会盛况,组织召开全校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,开展全校性集中研学7次、校院两级学习培训250余次,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主题宣讲240余场次、受众44万多人次。发挥学校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社科优势,在《光明日报》《安徽日报》等主流期刊发表二十大理论文章18篇。
(二)切实抓好政治建设。落实党委常委会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举行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21次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,编发教职工理论学习资料12期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。学习贯彻省委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若干规定》《加强新一届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》,深化“三查三问”机制,建立政治监督清单月报和政治生态分析季报机制,党员校领导与二级单位“一把手”政治谈话全覆盖。制定《民主党派联合学习制度》《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成果认定的实施办法》,推进“双树双建”“创新发展·高校在行动”“五大发展行动聚力工程”,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防范和抵御校园宗教渗透,7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校知联会全部完成换届,侨联获评“全省先进基层侨联组织”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及平安校园建设,压实安全稳定责任体系,落实值班值守制度,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加强保密安全、生命安全、防电信网络诈骗等教育,开展校园安全生产专项整治,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。
(三)守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。印发《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办法》《舆情快速反应处置操作规程》,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直联、舆情应急处置、意识形态巡查等机制,落实“一会一报”“一事一报”制度,加强网络、课堂、报告等阵地管理,获批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,并在新增直报点考评中获第一名,坚决守住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底线。注重正面宣传引导,打造“榜样师大人”等20多个宣传主题,推出“学生为食堂阿姨捐床被子”“高校为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”等多个正能量热搜话题。深化“三全育人”,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,发起成立安徽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,立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1个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。校领导上思政课、形势与政策课18次,设立班级“思政委员”全覆盖,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第一名成绩获批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首批示范点。落实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》,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,开展时代楷模、英模·大师等进校园活动,选树学习励志、志愿服务等典型,路丙辉获评“全国最美教师”、舒新文家庭获评省“五好家庭”。
(四)激励干部担当作为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和人才政策,校党委书记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,积极向省委推荐优秀干部,2名处级干部提任副厅级、2名副厅级干部提任正厅级。完善干部选任机制,更加突出政治标准和实干实绩导向,推动干部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,新提任处级干部(含进一步使用)14人、交流调整23人,处级干部免去实职3人、回岗3人,科级干部免职2人。推荐干部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调学调训40人次。加强干部教育监管,落实“凡提四必”,严格执行干部请销假、兼职、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,对个人事项报告不一致的4人进行函询。改进二级单位和中层领导人员年度考核,首次设置提名优秀名额,激励干部担当作为,对考核末位的3个单位4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。
(五)全面夯实基层基础。落实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,认真执行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生活制度,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质效督导全覆盖。推进基层党组织“对标争先”建设,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覆盖率100%,培育组织生活质效提升典型案例10项,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(全省唯一)、样板支部2个(全省并列第二)。开展院级党组织书记、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,对考核末位的党组织进行约谈。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完成任期届满的9个院级党组织换届工作,全年接收预备党员1806人,党员转正2453人。坚持党建带群建,加强工会、共青团建设,开展庆祝建团百年系列活动,推进“青马工程”,印发《本科生“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”实施方案》,强化学生社团管理,召开第十五次学代会暨第四次研代会,在第六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1金3银。
(六)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。以“新年第一会”形式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,举行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,制定党政工作要点和党建工作要点,做到“年初有布置、每周有小结、每月有调度、年末有总结”,推动党建与业务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考核。压实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“一岗双责”,将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纳入干部考核。制定院级纪检监察工作考核办法,首次开展全校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培训,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程记实制度,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。结合身边人身边事,开展制度化常态化警示教育。开展“吃公函”专项整治和“三个领域”专项清理整顿,开展公务接待费自查自纠,追缴退缴违规接待费用近10万元。规范处置问题线索11件,使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65次,四种形态处置18人(第一种形态14人、第二种形态2人、第三种形态1人、第四种形态1人),查处1名科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。深化中央及省委巡视整改、审计整改成效。首次开展中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,深化对干部履职尽责、规范用权、廉洁用权的监督制约,校党委书记在全省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(全省5家,高校唯一)。
(七)坚定推动“一改两为”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,持续纠“四风”树新风,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,打造“清风讲堂”,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。安排校领导接待日36场、校领导与师生午餐会4期,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建议。发布重要时间节点正风肃纪网络公告4个,发送提醒短信800余条。关注学业成绩管理、转专业、推荐免试研究生、评优评先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,发出监察建议书1份、工作提醒函建议函11份。推进放管服改革,编制《安徽师范大学工作流程》89项,推出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、远程查档等便利举措。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,推出“我为师生办实事”校级事项29个,解决了扩招带来的学生宿舍紧缺等一批实际问题,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感、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(八)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、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,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,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39次、校长办公会议16次。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报告制度,遇有重大事项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,推进党务、政务公开,落实教代会、工代会等制度,定期向师生员工、离退休老同志、民主党派、统一战线成员等通报学校工作。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,根据学校领导班子人员情况,及时调整、合理确定班子成员分工,执行校领导班子碰头会、民主生活会等制度,构建“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分工合作、协调运行”工作机制。
(九)完善“党建+信访”机制。推动信访办理和师生诉求受理流程再造,建立来信、来访、网上信访台账,实行清单化闭环管理,建立信访事项周报、月报制度,实施督办销账机制,定期分析研判通报,切实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。认真执行校领导联系基层“十一个一”制度,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、阅批群众来信和领衔包案制度,校领导坚持“四不两直”一线工作法,接访、带案下访16人次,全年学校办理各类信访167件(163件已办结,凤凰山改造等4件正在办理之中),其中上级转办交办的121件均已办结。
(十)积极助力乡村振兴。做好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、平铺镇蔡铺村的驻村帮扶工作,落实“四个不摘”,继续做好帮扶宿松县相关工作。学校成立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,专题研究、推进定点帮扶工作5次,校领导深入定点帮扶县、村8人次,设立定点帮扶专项经费15万元。全年消费帮扶采购1223.11万元,较2021年增长30%。两名驻村干部撰写的调研报告均入选“全省百篇优秀选派干部驻村调研报告”,1个案例入选“全省百个选派村发展典型案例”。
三、坚持高质量发展,学校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
(一)深入推进依法治校。发布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,开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评估,修订《安徽师范大学章程》(2022年版)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开展“宪法卫士”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,制定修订财务收支、招标采购、资产设备、校办企业、继续教育、合作办学等管理制度46项,学校采购管理系统正式上线。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,推进“破五唯”,入选教育厅教师评价改革优秀案例1项。落实“保供稳价”措施,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率超过99%,获预算执行奖励300万元。学校教育基金会接受货币性社会捐赠收入2290.43万元。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92.1分,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评价排名靠前,获批 “5G+智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与研究”项目,入选全省教育数字化试点高校。
(二)推进立德树人工作。加强“四个课堂”联动,强化“五育并举”,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。制定金牌师范生培养行动方案、师范类专业暑期小学期工作方案,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培养方案。申报服务“十大新兴产业”相关专业2个、撤销1个。现有国家级课程18门,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,教育部“新工科”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、 “新文科”项目1项。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,总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二,覆盖72%的招生专业。完成4个师范专业和首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,已完成进校考查师范专业达14个(其中通过教育部认证10个),位列全省高校第一。设立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、交叉学科博士点4个。开展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,承担教育部“优师计划”任务(全省唯一)。获批省级本科生质量工程157项、研究生质量工程174项(均居全省高校前列)。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5项(1个项目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)。普通文理科招生投档最低分位次排名均保持省属高校第2名。严把教材选用审核关,“马工程”重点教材选用率和覆盖率100%。加强实践实习实训工作,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基层教学组织、基层教学活动全面达标,实验开出率达到100%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2.5%、优良率35.01%,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比例达90.8%。
(三)做好学生管理服务。落实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,开展“青春献礼二十大,强国有我新征程”等主题教育,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、宣传教育、咨询服务、队伍建设、条件保障等工作,开展春秋两季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全覆盖,获评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十佳剧目(全国第3名)与最佳创意奖(全国唯一)。精准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,发放资助资金5320.9万元,涌现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曹旭婷等励志学子。加强国防教育,65名毕业生应征入伍。做好退役军人移交安置、双拥、矛盾化解等工作,接收退役复学学生62人,退役复学大学生阿卜来提•阿卜力克木入选“教育部第五届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”。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4.55 %,留皖就业率67.28%。推进辅导员“精准赋能”,1人获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,1人获“省最美高校辅导员”。深化双创工作,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39项、省级719项、校级775项,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项目1项,获批省级众创空间。“党建+石榴籽”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形成品牌,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分别对学校“心理健康教育”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批示肯定,心理育人信息专报被中办信息采用。
(四)加大人才引育力度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,处理师德失范教师4人。出台《讲席教授管理办法》《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》等制度,成立人才引进工作委员会,调整人才引进标准和待遇,推动人才引进工作流程再造,用好“学科”和“教学”系列人才政策。推进教师分类评价,修订职称评审、聘期考核、延退、返聘等办法,按规定开展聘期期满、试用期满人员考核和年度考核。通过选派教师社会实践、新进教师岗前培训、专技人员继续教育、资助教师进修访学等形式,优化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。全年引进博士和高层次人才105人,获批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和荣誉39人次,聘任B类以上高层次人才6名,引进海外人才16人、任务完成率100%。特别是聘任了2名院士,全职引进1名“杰青”(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)和1名奥运会冠军。
(五)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制定《安徽师范大学高峰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》,化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学科由省高峰学科II类提升为I类,地理学、新闻传播学、体育学、智能科学与技术4个学科入选省高峰培育学科。在第五轮学科评估23个参评学科中C-以上学科20个,其中有10个实现晋档升级。推进安徽省实验室组建工作,发表高水平论文575篇,获批纵向科研项目294项,立项经费6221万元,值得一提的是:含7项重点类项目,包括重大委托项目1项、冷门绝学研究专项1项、重点项目5项;首次获国家社科教育学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;我校作为第一参研单位获国防科工局“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”重大专项资助,参与申报项目获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地球观测与导航”2022年重点专项立项。
(六)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。投入研发经费67025 .61万元,比2021年增长175.2%。设有“安徽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”和“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技术转移中心”, 芜湖市科技局考核绩效奖励20万元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网点和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。“水生态系统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”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 “发明创业奖创新奖”一等奖。新增横向社会服务项目137项,到账经费2509万元;专利转让数和金额分别较2021年增加29.3%和41.5%,登记技术输出合同增加11.3%。完成校友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,与省林业局、无为市、湾沚区、九华山佛学院、奇瑞汽车、水韵环保公司等推进校地、校企合作,共建节能减排联合创新研究院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平台。推进省内3家县中托管帮扶工作。大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,入选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。承担教育部“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普查成果汇编(安徽卷)”工作,承接广西隆林自治县、四川德格县教师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,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一等奖1项(全省唯一)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,获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。获省社科联三项课题一等奖4篇、二等奖7篇、三等奖4篇,校社科联获评“全省社科普及先进工作单位”。
(七)规范国际交流合作。促进中外双向留学,校内学生赴国境(外)学习172人,毕业152人、73人被国际知名院校录取为研究生;新建海外留学生招生基地5家,招收留学生新生78名,其中学历生占比96%以上,现留学生总数已达221人,学历生占比92.3%。与俄罗斯米宁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三批俄罗斯本科生顺利毕业。学校专任教师具有三个月以上国(境)经历共569人,占比30.82%。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场,新增合作高校3所,新增外教5人、其中高层次外教1人,目前学校有外教14人。完成中央统战部“2022海外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(安徽)”及教育部语合中心“汉语桥”徽文化班2个高级别项目。获批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3项。1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联合国总部实习,1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项目。